斯拉夫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党建工作  团建工作  学生工作  校友乐园  普希金会客厅 
 
当前位置: 首页>>对外交流>>正文
对外交流

惊鸿一瞥-我的波兰游记(华沙篇)
2018-05-17 10:29  

Sen o Warszawie

Mam tak samo ,jak ty

Miasto moje ,a w nim

Najpięknieszy mój świat

Najpiękniesze dni

Zostawiałem tam kolorowe sny

-Marek Gaszyński‍

梦里华沙

我和你一样

属于那座城市

那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地方

在那儿我度过了最美的时光

那里留存着我五彩斑斓的梦

-马瑞克·咖辛斯基

回忆这东西,还是写下来的最好。这是我研究了一段时间摄影后得出的结论。照片虽然能够记录影像,但却无法保留当时的记忆和感觉,文字却可以,而且经过时间的发酵,愈加醇厚。

前段时间晓波老师让我们给下一届的波兰班学生写寄语(时间过的真快啊),我就想,能不能再留下一些别的东西?于是就有了写游记的打算,趁还没有完全忘记,以我个人的视角和观点,去写一写我亲身体会的波兰,既是为我自己留下一些记录,同时也希望能介绍一些不会写在波兰国情课本上的新的东西。

那就有意义了。

我第一次去华沙游览,是五一假期的事,以前虽然到过好几回,却都是为了换乘火车或者飞机,一共也没几个钟头。更糟糕的是,这几个钟头里,要么阴雨交加,要么雾霾蔽日,而最难过的则要数周日你想买瓶可乐都要满大街的找加油站。(全波兰都是这样,因为周日不营业法的缘故)

但是华沙又是游览波兰不可不去的一站,因为她是波兰的首都,是说环境比不上三连城、弗罗茨瓦夫和扎科帕尼,人文历史又比不上克拉科夫,但就像我一波兰哥们儿说的“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吐槽她,但依然喜欢她。”

四月二十七日晚上七点,我乘坐波兰高铁前往华沙。旅馆在华沙的Krakowskie przedmieście街道上,这是一个很棒的地点,往北走就是华沙老城,而其本身也涵盖了许多景点,有华沙国家博物馆,波兰总统府,圣十字教堂,华沙大学……等等。

华沙老城的第一眼绝不惊艳。比起格但斯克老城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它显得太过单调了,灰蒙蒙的,也没有那种鹤立鸡群的建筑(包括王宫),与克拉科夫比起来又显得小气和缺少韵味。

进入城堡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齐格蒙特圆柱”,在圆柱的顶端是齐格蒙特三世的雕像。这位在监狱里出生的国王与他的父亲,被称为“波兰之狮”的约翰三世相比,可谓是功绩平平,但是他把波兰的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了华沙,进而为华沙的传奇揭开了序幕。

再往里面走,很快会到华沙老城广场。这是任何旅游手册上都会标注的一个地点,你可以参考《布拉格广场》的歌词想象一下,夕阳西下,你坐在广场上的长椅上看着满天飞舞的白鸽,整个画面就像是莫奈的作品……这么想你就错了。你看到的是一片不大的空地,而且这片空地并不空,整个被小餐馆和小吃摊瓜分成一个个小块,其中摆满了桌椅。唯一比较空的就是中央的美人鱼雕像(syrena ),而这里即使是旅游淡季也会挤满了拍照的游客。总之,我当时要不是查了一下谷歌地图,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到了老城广场。(讲真,其实比起布拉格广场还是强点)

在老城里还有皇家城堡,这个景点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票价比较良心。

老城北部的末端还有一个小堡垒,我很怀疑这个小堡垒存在的意义,它小巧精致,但是绝不是很好的防御工事。有趣的是,波兰的没落大抵也是从迁都华沙后开始的,或许是离开了靠近边境的克拉克夫后,生活变得安逸,也就不思进取了吧。

在老城广场的时候,我看到了两个日本妹子和一群波兰人在聊天,几个波兰人故作夸张的学着说日语,调侃他们一无所知的日本文化,然后日本妹子在旁边傻嘿嘿的笑。当然,这与我无关,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孤独的cameraman而已。但是,如果以后我们中国的文化变得强大了,在世界上家喻户晓了,遇到这样的调侃,我是会生气的争辩,去解释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还是像那两个妹子一样傻嘿嘿的笑呢,我不知道。

但是无论如何一定得先学好波兰语和英语,不然就只能傻嘿嘿的笑了。

这座教堂不大,不起眼,甚至算不上精致,但是人尽皆知,为啥?肖邦啊。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肖邦的遗言

教堂左侧的第二根圆柱,安静的,沉默的守护着哪颗永远忠于祖国的心脏,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教堂的神职人员以生命为代价在纳粹的疯狂轰炸中抢救出了这颗神圣的心脏。

曾和一位波兰朋友讨论音乐,我问:“你认为肖邦和李斯特,谁更杰出?” “当然是肖邦。”他说。“废话,因为肖邦是你们波兰人呗。”我笑着说道。此时,这位平时吊儿郎当的朋友很严肃的说,“不,不是这样。”

当然不是,肖邦的高贵,远不止于他是一个音乐天才。

我不喜欢夸张的一遍又一遍的抒情,对古典音乐也知之甚少,但来到波兰后我确实越来越喜欢肖邦,即使你对音乐一无所知,当《革命进行曲》奏响之时,确实能感觉到一种歇斯底里的激愤。

能在百年之后,让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产生共鸣。

不愧是钢琴诗人。

在拥挤的电车上挤了十五分钟,然后就来到了华沙市中心。在这里,总算是稍微能感觉到一些中国大城市的那种野心勃勃的忙碌和蒸蒸日上的气派。

这里耸立着各式各样设计前卫的高楼大厦,但是你第一个注意到的,依然是北京塔。

科学文化宫,płac kultury i nauki ,缩写pkin,所以被当地市民直称为北京塔。

当然,这建筑与北京半兹罗提的关系都没有,但当真来头不小。

如果能把二战后的波兰历史浓缩成一个象征,那么北京塔是绝对当仁不让的。

科学文化宫全名叫作,“以约瑟夫斯大林之名的科学文化宫”,建成于一九五五年,是“斯大林送给波兰人民的礼物”,由莫斯科顶级设计师列夫·拉内夫与三千五百名来自苏联的工人所缔造(有趣的是,钱是波兰人自己掏的)。这个建筑象征了在苏联的高压统治下的波兰人民共和国,高耸入云的建筑就仿佛是来自莫斯科的一只巨大手掌,牢牢的压制着波兰的变革。

“斯大林的注射器”,“俄罗斯婚礼蛋糕”,这些都是波兰人对这座建筑的“爱称”。东欧剧变后,这座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巨大建筑,马上就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在九十年代末期,炸毁它的提议几乎获得了通过。即使今天,大多数波兰人也依旧不喜欢他。

但它又见证了华沙的崛起,它是在一片废墟中花了仅仅三年就屹立于首都的宏伟建筑,也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中第二高的摩天大楼,它就是波兰的奇迹。

总之,这是一座波兰人爱恨交织的建筑,它是拥有三十四年历史的波兰民主共和国的缩影,从它的身上,你可以读出各种各样的信息:“民族、共产主义、复兴、保守、激进、权利、变迁、民意…”

我真是爱死它了,拥有如此复杂内涵的一座建筑,一个标志,恐怕在全世界也不可多得吧?

更何况,它本身还算得上好看,观景台上的风景也还不错。

如果不是为了见上托马斯老师一面,我可能根本不会去华沙。

一年不见了,大一结尾的时候许下的承诺,也实现了。

托马斯先生一家过的很不错,托马斯老师和艾薇霖娜女士都还是老样子,欧瑞克好像稍微长大了一点点,但还是一样皮。

想起了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每天下课后都会和托马斯老师天南地北的聊天的那段时光,真怀念啊,不知不觉都快大三了。

维格内尔夫妇(托马斯的姓)都很想念在格但斯克的同学们,七七八八的问了很多关于同学们的事情,当知道同学们现在比起大一有了巨大的进步后,他们都不住的点头称赞。

托马斯老师还笑着问我:“不知道yudachun先生什么时候来华沙看我们呢?”我愣了一下,然后想起是大春老师。大春老师也很挂念你们,我说。

这一天我都和托马斯一家到处乱晃,谈天说地,就像,就像在哈尔滨的时候一样。

时间过的真的好快啊。傍晚分别的时候,托马斯先生突然和我说,“西蒙(我的波兰名字),你不用再叫我先生了,我现在已经不是你的老师了。” “哦,不,你永远是我的老师。”我不假思索的说。

和托马斯一家人握了握手,就像刚认识的时候那样,道了声再见就告别了。不知道下次再见是何时呢?

每一次久别重逢,都是相遇。

结尾

在波兰学习的这一年里,去了几个城市,走过一些地方,认识了一些人,拍了几张照片。

印象最深刻的一座城市,是布拉格,因为我在哪儿度过了一个星期。如果想真正触摸到一座城市外表下的魂灵,一星期,是远远不够的,生活的时间越长,越发现趣味无穷,以至于一砖一瓦皆有典故。而对于仅待了一两日的城市,我的印象已经很淡了,甚至于如果让我写一篇游记,占大篇幅的将是百度百科。

所以,我决定,以后每去一座城市,至少待三天以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再品读庄子的话,真是越来越耐人寻味了。我这一辈子也活不了几年,可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啊,我试图用有限的生命去理解无限的知识,这不找虐吗?

以后,我可能还会写写克拉克夫,写写布拉格,趁还没有全忘记。

旅游,最重要的还是开心啊。

最后,祝哈师大yl23455永利(中国)NO.1官方网站的各位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愿你们一切都好!

侯泽龙 五月十四日 记于格但斯克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哈尔滨师范大学yl23455永利(中国)NO.1官方网站 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社科楼 邮编:150025  备案号:黑ICP备05006819号

 

 

 网站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